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8篇
  免费   936篇
  国内免费   676篇
测绘学   263篇
大气科学   1442篇
地球物理   1805篇
地质学   1647篇
海洋学   270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217篇
自然地理   76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203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419篇
  2012年   278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315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303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Drought is a normal, recurrent feature of climate that affects virtually all countries to some degree. The number of drought-induced natural disasters has grown significantly since the 1960s, largely as a result of increasing vulnerability to extended periods of precipitation deficiency rather than because of an increase in the frequency of meteorological droughts. This increase in drought-induced natural disasters has resulted in a considerable growth of interest in drought mitigation and preparedness worldwide. The purpose of a national preparedness plan is to reduce societal vulnerability to drought through the adoption of preventive, anticipatory policies and programs. This paper describes a ten-step planning process that nations can follow to develop a drought preparedness plan. This process, originally developed in 1987, has been the basis of discussions at training seminars on drought preparedness for developing nations in Africa, Asia, and Latin America. It has also been adopted, with appropriate modifications, by state or provincial governments and by municipalities. The process is intended to be flexible so that governments can add, delete, or modify the suggested steps, as necessary.Published as Paper No. 10946, Journal Series, Nebraska Agricultural Research Division. The work reported here was conducted under Nebraska Agricultural Research Division Project 27-007. This material is based in part upon work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under Grant ATM-8704050.  相似文献   
152.
通过对地震时人员死亡、受伤、房屋破坏和直接经济损失4个灾害损失指标的函数转换,使得用不同的损失指标判别灾害等级的标准取得了统一.然后,应用灰色聚类方法划分地震灾害等级,并用灰色关联度排序方法对不同的灾情进行分析比较.同时还对1966~1983年我国大陆7次重要地震和1995年我国大陆17次地震进行了灾害等级划分和不同灾情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基本可定量准确地评价地震灾情  相似文献   
153.
黄土的物理力学指标与黄土易损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多年来在黄土地区进行了考察和勘探并采集了各类黄土样品,在室内外进行了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大量的关于黄土特性的资料.根据这些研究结果,探讨了黄土的物理力学指标与黄土易损性的关系及其区域分布规律,从而研究它与黄土地区的地质灾害和震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4.
地震预测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要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就地震预测所展开的争论,分析了VAN方法所反映的地震前兆研究动向;就地震前兆观测与数据资料库建设、地震前兆的统计分析、地震的动力学预测、地震预测算法的发展等方面,论述了国际地震预测研究的进展;并概略地介绍了中国的地震预测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5.
人为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论述了人为地质灾害的概念, 典型事例以及人为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指出, 人为地质灾害是由于人类的工程经济活动而引起的地质灾害。人为地质灾害可导致地质环境恶化, 使环境质量下降;而地质环境恶化又可导致地质灾害的加重, 使灾害频度增大, 强度增高。  相似文献   
156.
用地质学的观点探讨洞庭湖的治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董和金 《湖南地质》1997,16(3):141-146
洞庭湖是一断陷盆地,至今仍在继续下沉,因围湖筑垸使水面减小,泥砂堆积速度大于湖区下沉速度使湖面进一步缩小,致使洪水季节常泛滥成灾。按地质规律科学治理方案,一是退垸还湖,二是垸湖置换,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洞庭湖的水灾。  相似文献   
157.
IntroductionAccordingtoEarthquakeResistanceandDisasterReductionLawfor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twomethodsareadoptedforseismicdesignoftheconstructionprojectsinChina.Forkeyprojectsandtheprojectseasytocauseserioussecondarydisasters,seismicsafetyevaluationsmustbecarriedout.Andbasedontheresults,seismicfortificationstandardsaredeterminedtomakeseismicdesign.Forgeneralindustrialandcivilbuildings,seismicdesignsarecarriedoutaccordingtotheseismicfortificationstandardsstipulatedbyseismiczonationmap(Ch…  相似文献   
158.
2002年甘肃玉门5.9级地震灾害损失评估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12月14日甘肃玉门发生了5.9级地震,造成了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工程设施的破坏。震后开展了地震现场考察与震害评估工作,在充分了解灾区概况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产业支柱、人口及建筑物现状的基础上,将灾区划分为七个评估区,完成了66个点的震害抽样调查工作,根据地震灾害损失现场评估系统EDLES的要求,建立了有关数据库,做出了比较科学切合实际的经济损失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159.
介绍了以ArcViewGIS平台为开发平台,利用网络划分技术对鞍山市建筑物进行了单元划分,对每个单元进行了建筑物群体震害预测;在ArcViewGIS平台上构建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思路与实现步骤:最后给出了反映鞍山市建筑物在不同地震烈度下的破坏结果,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情况。  相似文献   
160.
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是“数字福建”的一个组成内容。该文结合福建省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 ,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与防震减灾数值模型的集成方法 ,论述了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的结构、内容、功能和组织方式 ,分析了地震风险评估、建筑物易损性评价、生命与财产损失估算、救援与救灾管理调度等模型的集成方法 ,设计了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